首页电影一轮明月评分8.0分

一轮明月

导演:陈家林 路奇 编剧:杨捷,于洪洋,武华

主演:濮存昕,徐若瑄,Vi更多

地区:大陆 

年份:2005 年类型:剧情  

状态:更新HD片长:105分钟

观看地址

《一轮明月》剧情介绍

《一轮明月》是由陈家林,路奇执导,杨捷,于洪洋,武华编剧,濮存昕,徐若瑄,Vivian,Hsu等明星主演的剧情,电影。

《一轮明月》是一部讲述李叔同(法号弘一)一生的电影。李叔同是一位在日本留学多年后回到中国的知识分子,他经历了辛亥革命、军阀混战和抗战等时期。电影通过展现他的人生经历,呈现了一个时代的变迁和一个人对国家和信仰的追求。电影中,李叔同最初满怀憧憬地成为了一家报纸的副刊主编,但随着国家的动荡,他失去了这个职位,转而以教授书画为生。在这个过程中,他培养了一批学生,其中包括后来成为艺术名家的丰子恺和刘质平。同时,他对佛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最终决定出家为僧,法号弘一。弘一法师与太虚院长一样,都怀抱着对国家的宏大志愿。虽然他们来自不同的门派,但他们最终走上了相似的道路。在抗战爆发后,弘一法师身患重病,但他仍然坚持参与抗日救亡运动。他用自己的笔触创作了鼓舞士气的救亡歌曲,为国家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电影最后,弘一法师在1942年驾鹤西去,留下了他对国家的深深眷恋和对佛学的热爱。整个电影通过展现弘一法师的一生,向观众传达了对国家的热爱和对信仰的追求的主题。

《一轮明月》别名:弘一法师,于2005-08-05上映,制片国家/地区为大陆。时长共105分钟,语言对白普通话,最新状态更新HD。该电影评分8.0分,评分人数6507人。

《一轮明月》演员表

  • 李建群

    职业: 演员

     

  • 徐若瑄

    职业: 歌手,演员,作词人,电影监制,主持人

     

  • 濮存昕

    职业: 演员

     

  • 刘伟明

    职业: 摄影

     

  • 尹治

    职业: 演员

     

《一轮明月》评论

同类型电影

  • 8.0更新HD

    一轮明月

  • 7.4已完结

    真主保佑,是个男孩

  • 0.0更新HD

    终极猎杀

  • 8.6已完结

    企鹅课

  • 0.0更新HD

    13号星期五

  • 0.0更新HD

    茶舞

  • 8.6已完结

    乒乓男孩

《一轮明月》影评

183有用

爱,就是慈悲!!

《一轮明月》是一部以真实人物为原型的电影,讲述了李叔同这位日本留学归来的青年,在中国历经风雨的传奇故事。李叔同回到祖国时正值辛亥革命成功,他为共和国的诞生感到欢欣鼓舞,并成为了《太平洋报》副刊主编,怀揣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然而,好景不长,国家陷入了军阀混战的漩涡,李叔同也从一位穿着西装的主编变成了一个默默无闻的布衣君子,以教授书画为生。在这段时间里,他培养了丰子恺、刘质平等一批后来成为艺术名家的学生。与此同时,李叔同对佛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决定遁入空门,法号弘一。虽然他与闽南佛学院太虚院长有不同的门派,但他们却有着相同的志向,最终走上了不同但却相似的道路。抗战爆发后,身患重病的弘一法师仍然坚持参与抗日救亡运动,并用他的音乐才华谱写了一首救亡歌曲,鼓舞了士气。最终,于1942年10月13日,这位伟大的大师驾鹤西去,留下了他的传奇故事。《一轮明月》通过真实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展现了李叔同这位传奇人物的一生。他的坚持和奉献精神,以及对艺术和佛学的热爱,让人们感受到了他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情厚意。这部电影不仅是一部传记片,更是一部关于理想和信念的故事,令人深思。

印光法师对弘一法师说:“要惜福呀!”
泪珠滚滚而下。闻之。
《一轮明月》票房惨败,败就败在太想好。犯了高、大、全的通病。怎么再现弘一法师?其实多年前弘一法师的弟子丰子恺先生就指明了一条再清晰不过的脉络。物质——精神——灵魂。
丰子恺说,人生的活法可以分为三层: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灵魂生活。物质生活指衣食,精神生活指文学艺术,灵魂生活指宗教。李叔同就是沿着这个楼梯一步一步成为弘一法师的。
可这片子却像流水帐似的罗列堆砌法师的求法过程,如同跑马圈地般狂奔不止。法师苦修律宗,以求普渡众生,一生所求就是持戒修律,这些在片中简直有点刻意淡化,是陈家林太根红苗正?或是另有隐衷?嘿,剪刀手爱德华?
如果把此片当做弘一法师求法的纪录片,入世出世前因后果表述坦白,却又加入了红尘世事。从时空感来说,造成了一种居高临下的视角,如从高处一扫而过,空泛而层次单薄。导演大方向的把握准确,细节处理却粗糙随意,心理层面刻画太少,这种大而化之的表现方式对史政经或许正合适,对弘一法师这样的题材未免有些简单粗暴了。看片过程中多次感觉到导演如迷途羔羊几番挣扎,有心无力无的放矢。
李叔同了却尘缘,事实上的确有避世之意。那样的时局那样的世事,悲天悯人跟无能为力的冲突苦恼煎熬,惟以佛经解心魔。这是他的法子。他的处世哲学跟叔本华有些类似,因为昏沉中清醒,苦事中顿悟更觉悲剧。所以他要修律宗,非苦行不得减孽。他选了明义渡人的道路,所以他能解脱。否则恐怕他只会跟梵高一样,最后一句话:痛苦永无休止。呃了。所以他是勇者。勇者才敢于直面自己。活着比死亡更需要勇气。
事实上只消那一句:“要惜福呀”,就足以让人顿悟。可惜啊,静止的力量从来都让人小觑。点题的便是弘一法师回答妻子的那句:爱,就是慈悲。
于身边人是绝情的,也是不负责的。可是她唯有放弃。对弃世者而言这也是一生必须背负的罪孽。这也是自私么?可是无可设法,爱了就要承受。只有被迫的婚姻没有被迫的爱,从爱中索取甜蜜就必将付出痛苦。双生子买一送二啊,笑笑。
 
佛经有曰:‘如来立教,其法有三:一曰戒律,二曰禅定,三曰智慧。然非戒无以生定,非定无以生慧,三法相资,不可缺一。’此为三无漏学。 戒者防身之恶,定者静心之散乱,慧者去惑证理。三学中以慧最重要,戒和定都是获得慧的手段。只有获得慧,才能达到最终解脱的涅盘境界。律宗修戒,禅宗修定,最终目的就是有厌、无欲、见真。摈除一切欲望和烦恼,专思四谛、十二因缘,以窥见法,获得智慧解脱。
弘一法师辛苦整理的律宗经卷现在也广有流传,想必西天也是欢喜的。
 
*** *** ***
禅宗始祖摩诃迦叶于灵山参破世尊拈花微笑,世尊遂以此实相无相、微妙法门咐嘱之。
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咐嘱摩诃迦叶!”——《大梵王问佛决疑经》
“正法眼藏”亦名“涅槃妙心”。释尊入禅宗最高三昧加持会众,并拈所献金花示众,看谁能领会其旨。迦叶尊者,独契涅槃妙心,开出清净莲花,是真具正法眼者。拈花幻像如如不动于袤广无极,色即是空,无不是空,空空如也,意会无言。
 
日本禅宗有个故事。
两个日本和尚走在路上。他们来到一条涨水的河旁。一个年轻漂亮的日本女郎穿着和服站在河边要过河,但是看着湍急的河水一筹莫展。
一个和尚说:“我可以帮你吗?”
女人说:“我想过河。”
和尚抱起她,把她扛在肩上,过了湍急的河流,把她放在对岸。他和同伴就继续往庙里走。
那天晚上,他的同伴对他说:“有个事我得跟你说道说道。作为和尚,我们已经发过誓的,对于妇人连看都不可,更不要说碰她的身体了。今天过河的时候,你看了而且碰了。”
另一个和尚说:“老兄,我已经把她放在河对岸了,可是你还在头脑里抱着她啊。”
有佛曰:见身无实是佛身,了心如幻是佛幻。了得身心本性空,斯人与佛何殊别?其实放下,对红尘纷扰中的纭纭众生而言,何其难啊?
无天,无地,无我,无心。无不是真纯,无不是真我,无不是真天地。
唯有性空,即心即佛。
 
《楞伽经》云:“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主旨为心性转变。
《六祖坛经》敦煌本慧能曰:“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寺不修,如西方心恶之人。在家若修行,如东方人修善,但愿自家修清净,即是本方。”
王朔怕是很得了此经的要义,所以才解了他自己的〈六祖坛经〉。西西。

这篇影评有剧透
Copyright © 2020-2025 www.shandonghetian.com [草民影院]

Sitemap粤ICP备33189127号